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成果报告>>成果完成背景 |
在高等教育中,文化育人既是固有功能,也是新时代文化素质教育的新发展,更是文化自觉的表现。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根源、以区域民族文化赋特色,凝聚同向合力,通过“以文化人”的教育实践“育新人、兴文化”,涵育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具有重要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成果完成背景 2009年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八大以来,2014年教育部颁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2017年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十九大报告中五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近30次,这些为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重在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要求的理念革新、内容整合、方法创新、内涵提升,包括教学效果的跟进等,既是国家需要,更是大学坚持守正创新,立德树人的使命和任务。再有处在民族地区高校,多民族学生的融合,更易受多元文化影响,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缺乏文化自信问题,而且中学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学生,传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些问题需在大学育人中破解。民族地区高校加强传统文化、文化共同体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尤为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