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成果报告>>成果实施的基础 |
二、成果实施的基础自2008年以来,成果组(民族地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教育教学团队<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民族院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当代转向及实践研究”等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边疆民族高校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等3项国家民委重点教研项目、“新文科引领下民族高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2项吉林省新文科重点教研项目、“基于互联网+新业态背景下高校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变革研究”等16项省部级教研项目为基础,坚持问题与需求为导向,历经13年的积淀,经过三次迭代发展,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期间学校建成学生文化实践依托平台18个:1个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文化部文化实践中心、4个国家民委文化研究基地;1个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1个合办孔子学院。建成3个国家级民间工艺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跨文化拔尖人才培养基地、1个中央财政支持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基地;获批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研究中心、2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传承)基地。 成果组获批5个国家一流专业,4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获批4支省级教学团队;2门省级一流课、4门省精品课、4门省优秀课。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9项,省级教学科研奖8项。出版传统文化教材6部及辅助教材41部,发表研究论文55篇。建设1个文学网站、1个古诗词网站、2个教学网站。 这些为该教学项目的落地、教学创新的探索实践及其教研成果的凝练,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保障,也为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