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申请书>>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lijuan

成果已进行了6年的应用推广与深化,取得了预期效果。

1)课程改革与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受益面广

开设了126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特色课,涉及七大模块。开设三大模块专业选修课262门。通选学生4万多人、专选学生近1.5万人、跨专业选修学生近1.8万人。线上精品课资源惠及校外。建成2门省一流课、4门省精品课、4门省优秀课。课程建设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2)实践教学见成效,学生素质能力显著提高

丰富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发展了文化社团51个,举办民族文化嘉年华等活动15届。文艺活动学生获国家级奖16项,省级奖91项。组织开展诗会、民族美食节、民间工艺、非遗传承培训等文化创意活动。开展“文化讲坛”“国学讲堂”。

强化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建设1个文学网站,点击率近200万人次、1个古诗词学习平台,人数超430万。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18篇,创作文学艺术作品196篇,出版作品集30余部。获省级以上奖139项,国家级43项。

拓展第四课堂(科研训练)。依托基地、平台,完成双创项目172项,获省级以上奖项91项,“两创”成为“以文化人”着力点。

(3)教学改革建设成果丰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有依托,成效突出

    

4)课程教材及国学经典阅读辅助教材,服务区域,社会评价度高

出版教材6部,中国传统文化读本等41册,国学文化丛书462册。教材发行超过2万册,多部再版。教材应用孔子学院和国内留学生教学。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得到地区认可,并有广泛应用。对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5)教学改革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可复制可借鉴,校内外反响好

成果在各级教育论坛及国内外学术研讨会交流,涉及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20所省外和长春师范大学等11所省内院校,以及被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延边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2020年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评价“课程体系较完善,有民族地区培养特色;创新平台建设多,具有鲜明特色;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多,创新载体,有效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19年“双一流”中期验收评价“学校在加强文化研究及文化产业创意中,有绝对区域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平台加强交流与合作”;2018年教育部本科审核评估评价“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有特色、教学资源投入提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