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成果申请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

随着朝鲜语专业学生日益增长的语言技能需要,以及与人文交流素质之间矛盾的逐渐展现,教学中除了需要夯实专业的基本功,还要不断融入人文教育内容。在中外人文交流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人文外交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为己任,已成为高校朝鲜语专业必须面对和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学校作为国家培养朝鲜语/韩国语人才的重要基地,于1972年正式建立朝鲜语系,涌现出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包括张庭岩(时任中国驻韩国大使)、裴家义(时任中国驻朝鲜大使)、马忠生(少将)等为国家培养5000多名优秀人才。而且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肩负着全国范围内朝鲜语/韩国语人才的培训任务,承担了北京大学、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等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的代培任务,并为全国高校输送学科骨干教师。

从2007年开始,成果组基于地缘和语言环境优势,聚焦新世纪中朝韩深度人文交流的需求,坚持“人文朝鲜韩国学”专业教育理念,克服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外语工具论”“技能论”的弊端,回归人文学科本质属性,恒定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第一批特色专业,创新了“精化-强化-优化”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精化了朝鲜语言类基础课程、强化了人文朝鲜韩国学教育课程、优化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朝鲜语专业人才。在国内300多所朝鲜语专业中,始终担当着“发展引擎”“人才库”的重要作用。专业始终把提高学生“读说听写译”的能力作为核心指向,通过推进学科融合等方式深入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与素质,不断输出能够真正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组已把朝鲜语专业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培养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教科研论文近百篇,出版教材40余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均取得不俗成绩。


2.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了朝鲜语专业毕业生缺乏人文知识而不太适应中朝韩人文交流方面的问题;

(2)解决了朝鲜韩国学人文知识难以融入教学、教材的问题;

(3)解决了评价理念与体系不完善、难以支撑新课程目标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