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成果申请书>>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
1.坚持“人文思政”贯通育人全过程的教学理念。
人文思政能有效改善大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缺失,更好的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贯通人文思政,推进文学和中朝韩人文交流的跨学科课程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字、文学以及文化对朝鲜半岛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让学生学习掌握东亚文明圈的历史进程和特征,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文审美共性,发掘文化优势,进一步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2.精化朝鲜语/韩国语基础课程教学,构建教师精讲与学生自学提升的教学模式,搭建开放式学习平台。
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向以人文朝鲜韩国学教育为中心转变。构建教师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为优化人文朝鲜韩国学教育课程教学拓展教学时空。开发“韩国语入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系列课程平台,搭建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同时,率先建设全国朝鲜语专业文化体验基地、语音分析实验室、口译实验室,以及多种语料库,为学生提供了多层面平台。
3.强化人文朝鲜韩国学课程教育,构建朝鲜语专业新课程体系。
把“人文朝鲜韩国学”理念融入到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当中,推进朝鲜语专业大文科教育改革,建构新课程体系。编写并不断更新《基础韩国语1-4》等教材,开发了《中朝韩语言文字关系史》、《韩国文学发展与中国文学》等6部有关中朝韩人文交流方面的特色教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文朝鲜韩国学教育新课程体系,包括朝鲜语/韩国语基础课程模块(24门)、朝鲜韩国文学课程模块(14门)、中朝韩人文交流课程模块(12门)以及实践教学模块(21门)等4个模块共71门课程,从而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优化组合。
4.优化评价指标,构建“四维度”综合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传统地依赖于终结性期末考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忽略人文素质的评价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中外人文深度交流背景下的评价要求。为此,课题组构建了厚植人文精神的评价体系。基于CIPP评价模式,从判断需求、判断设计或方案的可靠性、评价方案的执行力、评价取得的成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级指标包括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四个部分。教师评价和学生小组间的互评均包括其中,并引入校外专家评价。该评价体系更注重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等特点。同时注重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