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延边大学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成果简介

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研究生实践育人特别是研究生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传统地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与理论联系不紧密、实践教学平台单一、实践资源匮乏、实践教学评价有效性较低等问题,无法有效地培养研究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尚存在差距。2012年延边大学以《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为契机,启动了“双引领、多平台、五环节”的地理学科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提出“生态认知、绿色发展、家国情怀”的研究导向型地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以教科研项目为引领、国内外专家引航的“双引领”协同育人机制,全方位搭建由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平台组成的地理学多元实践资源平台,实施“项目申请、模拟审批、计划撰写、导师指导、研究生实践”的五环节实践教学路径,创建以情感价值观为核心、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一核心、双重点、全过程”地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培养目标、育人机制、教学资源、实践路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地理学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系统性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本成果历经10年的研究与实践,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硕士研究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2篇,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获奖105项;研究生参与并撰写的长白山地区、图们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高质量发展等项目研究成果已被延边州政府、长白山管委会自然保护中心、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等部门采纳应用。在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过程中,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获得延边大学首个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5项。该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国内其他高校的认可和采用,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起到示范作用。

该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解决了地理学实践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融合度低的问题;

(2)解决了地理学实践资源匮乏、单一,缺乏有效培养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的地理学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的问题;

(3)解决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成效的问题。